李鐵的微博擁有400萬的粉絲,在簡介中他寫下了兩個標簽:
“喜歡足球的人”、“美食家”。
在這兩個歲月靜好的標簽旁邊,就是那條讓他陷入了爭議深淵的微博。
置頂二字默然挺立。在“已編輯”的標簽下,曾經的9張配圖被刪到了只剩5張,那突兀的排列讓這番操作更顯尷尬。
似乎在李鐵的世界里,一切都定格在了國足與澳大利亞的賽后,一切都定格在了11月17日下午的15點04分。
一切都靜悄悄的。
若是一不小心觸碰到了評論區的按鍵,對話框仿佛是一道另一個世界的閘門,彈開的一瞬口水如海嘯般洶涌而出,一段段文字穿過了視覺的阻礙,
QT仙境傳說
直逼觀看者的耳膜,讓人間穿越回24年前那個并不溫暖的下午。
那時的李鐵才20歲,臉上還充滿著稚嫩,濃密的頭發下延伸出一撮油亮的劉海。
他努力的奔跑著,想用這種方式掩蓋自己的緊張。
誰知對手突然間的一個逼迫,讓他失去了方寸,一腳傳球重重的打在了對手的身彈出了界外。他沒有覺得這次失誤有什么異常,緩了緩神,向著自己場上的站位跑去。
突然,他覺得看臺上的數萬球迷在有節奏的喊著什么,這聲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刺耳,排山倒海,震耳欲聾。
是他的名字!
他懵了。盡管仍在接球傳球,傳球接球,但他的大腦越來越空白,動作越來越機械,他被這叫喊聲震撼到只剩下了一副軀殼。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可這每一分每一秒對他來說仿佛都是幾個世紀。
那帶有他名字的口號聲從模糊變清晰,又從清晰變模糊。猛然間,一個熟悉的喊聲從紛亂中脫穎而出:
“李鐵,換你呢!”
轉眼間,24年過去。
這24年間,足球比賽從噪點充斥的模擬信號,變成了高清高速的1080藍光;足球新聞從洋洋灑灑的報紙鉛字,變成了數十萬自媒體的震驚利好;足球記者也從上海埂的八千兄弟,變成了互聯網上的微博大V。
唯一沒變的,只有那三個字——換李鐵。
執
“跟他做朋友,那……老沒意思了,一點也不好玩。他小時候踢球挺虎的,敢玩命,長大了還那樣。他這人吧,做事太認真,有點自虐。”
這是遼小虎之一的曲樂恒對李鐵的評價。
李鐵的身上,確實有種常人難得的執著。
他對足球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翻看李鐵過往的微博,經常能夠看到他在年終歲尾之時,稱自己這一年只休息了八九天,其余時間都在工作。
他可以幾十年間堅持長跑鍛煉,即使退役也從未間斷。剛剛入主國足時,每天帶頭領著國腳晨跑。
他可以每年的大年初二都去拜訪恩師張引,數十年從未間斷;在每年的10月7日都會發文紀念國足出線,如同一個虔誠的教徒。
他也可以30年不換發型,30年保持著吹劉海的習慣。
這種執著,絕非是后天訓練的產物,而祖師爺賞給李鐵的一份珍貴的天賦。
1991年,李鐵的父親因為工作出色,獲得了舉家赴北京工作的機會。沒想到這個能夠改變家庭命運的契機,卻讓李鐵的父母犯了難。因為當時的李鐵已經進入了遼寧省少年梯隊,此時去北京無疑意味著他的足球生涯將重新開始,甚至是中斷。
沒了主意的李鐵母親帶著兒子找到了張引,張引聽后非常干脆的問了李鐵一個問題:
“你不踢球行嗎?”
14歲的李鐵一邊看著母親,一邊使勁的搖頭。
成名之后,李鐵回憶那個人生的岔路口,他說那時全家人都無法確定他的足球事業究竟有沒有未來,但他這個人就是這樣,雖然個子小,身體條件不好,卻始終有一個目標,始終有一種自信:
“認準一條路就會堅定走下去。”
同樣的話,李鐵也跟自己女兒說過,為的是解答女兒心中的一個疑惑:
“爸爸,你為什么不換發型……”
正是這種執著,讓李鐵在缺乏長遠眼光的中國足球,成為了獨樹一幟的存在。
但辯證法告訴我們,每一枚硬幣都有正反兩面,每一個天使的背后總是有個魔鬼同在。
畢竟“執”可以是“執著”,卻也可以是“執拗”。
當年在執教河北隊時,李鐵曾因為腳穿一雙競品球鞋而遭到足協的重罰。結果在罰單開出后的首場比賽中,李鐵仍然執拗的穿著那雙競品球鞋,昂首矗立于教練席前。
佛說,因執拗而生我執,因我執而生貪嗔癡,何為嗔?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許多與李鐵共事過的人都對他的性格有一個共同的評價:
“他絕不能受委屈。”
在遼寧少年隊的時候,因為一個隊友不服從他的管教,身為隊長的李鐵上去就是一腳,把這位隊友的腿踹出了一個大口子。
當年在巴西學習時,因為打游戲時的一句抱怨,身為健力寶隊長的李鐵動手打了隊友張效瑞。
最近幾年更有炮轟國足領隊,手推球童,掌摑孫世林……似乎李鐵每一次登上頭條,起因都是因執拗而引發的無名業火。
其實,此番十二強賽開打期間,足協方面就這些弱點派人對其打下了預防針,讓其在發布會上少說話。
結果……
李鐵在自傳中,有一段值得玩味的細節。
那是留洋巴西的某天,李鐵在訓練中因為動作過大引發了隋東亮的不滿,兩人隨即爆發沖突。事后,朱廣滬命令全隊召開了幫“李鐵找問題”的主題班會。李鐵說當時隊友們七嘴八舌的說起他的問題,起初他還不服,但后來發言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大家的觀點那么的一致。
“看來真是我有問題了。”
注意關鍵詞——看來。
即便如此,李鐵在會后交給朱廣滬的反思檢討中,仍然寫到:
“我常常以自己的主觀對待問題,對別人要求過高,所以經常埋怨,說些瞧不起人的話;自控能力不夠,常常沖動,對別人的錯誤很難忍耐和寬容……”
注意關鍵詞——別人的錯誤。
不知道當李鐵在發布會上傾訴著自己的委屈與“別人的錯誤”時,有沒有想起當年交給朱指導的這份檢討書。
網
馬克思說,人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句偉人名言翻譯成現代網絡流行漢語就是: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縱然通訊技術已經從飛鴿傳書變成了微信語音,但我們這個社會仍然處于一個由人情世故編織的網絡當中。每個人都在這張網中工作、學習、生活、死亡。
陶潛所云: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但對于李鐵來說,走上足球道路的這三十年可不算是誤落塵網中。
作為一個前國腳、職業俱樂部總經理兼教練、國家隊教練,他算得上是精英階層,能夠觸及這社會的中上層網絡。近十年的足球熱,也讓李鐵一度成為各位地產大佬的座上賓。
從恒大到華夏幸福,從華夏幸福再到卓爾,從卓爾走上國足。
事實證明,李鐵的每一次蛻變,每一次升級,不光是對機會的精準把握,更有對歷任大佬相處之道的準確揣摩。
2017年10月10日,李鐵官宣入主武漢卓爾俱樂部,他用溢于言表的興奮寫下了這段文字:
“新的挑戰!感謝武漢卓爾閻志董事長的邀請!我會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武漢卓爾足球俱樂部打造成一支在中國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同時,我也要感謝華夏幸福集團王文學董事長這兩年對我的信任和支持!”
如果讓一個沈陽老太太來評價李鐵的這段感言,她一定會給出一個三個字的評語——會來事!
在感謝新東家的同時不忘老東家,這一點著實要比某些離隊時跟投資人鬧得人仰馬翻的教練強。
16賽季帶領兵強馬壯的河北華夏幸福重回天體,李鐵在賽后發布會上第一感謝了球迷,第二感謝了許家印和劉永灼。
誠然,這些官樣文章的感謝不夠真心實意,但以下這個細節足見李鐵在維護與老總關系時的小心翼翼。
卓爾沖超成功后,
線上投注
老板閻志來到更衣室慰問球員并發表講話。當時現場有些嘈雜,李鐵見狀立刻向隊員和媒體示意保持安靜。某個人沒有聽到,李鐵還親自走過去予以告知。
這或許,就是李鐵上任國足后依舊能把持武漢隊的生殺大權的原因。
如果說李鐵與巨賈們相交體現了其野心之廣,那與主管者的互動則體現了其用心之深。
兩年前武磊登陸巴塞羅那,舉國關注。唯在此時,李鐵執教的武漢卓爾以600萬歐元的轉會費從西班牙人手中購買了巴普蒂斯唐。而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巴西前鋒也獲得了400萬歐元的薪水——比他在西人所拿高3倍。
當時球迷笑談,此為李鐵為武磊留洋之路掃清障礙。
魔幻的是,武磊1月留洋,巴普3月來華,陳戌源5月就任足協換屆籌備組組長。半年后,李鐵成為國足選拔隊主帥,
bet365
轉過年正式就任國足主帥。
這一招下閑棋、燒冷灶玩得是爐火純青,讓旁觀者大呼過癮。
唯獨武漢隊成了冤大頭,這位巴西巨炮來中超錢沒少拿,卻不見進球,
at99娛樂城不出金
疫情期間非得要武漢隊把自己遠在萬里的妻子接過來,球迷送其綽號——養生型前鋒。
但這些于右遷的李鐵來說已無所謂。
據說李鐵在面對高層或者領導時,經常能用生動的語言為他們描繪一幅五彩斑斕的未來。兩年前參加競聘之時,李鐵就發動了這一強大技能,為足協領導和恩師朱廣滬在內的五位專家勾勒了一幅藍圖,最終全票當選。
而相比于之前對投資人例行公事的感謝語,李鐵對于領導們的夸贊更顯真情:
“作為領導,杜局和陳主席親自率隊來到阿聯酋。現在的疫情之下,誰的命不是命?這兩位領導都已經60多歲了……他們倆選擇跟大伙一起來到阿聯酋,就沖領導這種態度……還有什么好廢話的?大家就一起往上沖,領導都親自到第一線了,說話當然讓人信服!”
這段話在球迷看來都略顯感動,遑論是“領導們”了
不過跟這向上管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鐵與一些隊友和媒體的關系。
據悉,李鐵與這些遼小虎發小相處的并不融洽。此番身陷泥淖,昔日隊友也無一人幫忙說話。唯一一個公開表示理解的,還是關系并不太好的李瑋峰……
至于李鐵跟媒體,更是一本翻不完的爛賬——他一直對當年“睡粉門”事件被曝光心存芥蒂,因此從不輕易接受采訪,平日里對媒體記者也冷冰冰的,甚至無視禮貌的招呼。
李鐵說過,自己從小就是這樣,對要好的人肝腦涂地,對陌生的人不冷不熱。對熟悉的人如張引、朱廣滬,他確實視之如父,逢年過節登門拜訪;對老搭檔龐利也是待之如手足。他說他很珍惜別人的信任:
“有這種信任在,我就會竭盡我所能做得更好。”
對信任的人用全力來回報,這是一種人性的閃光。但當這閃光與一種東西攪和在一起時,一切就變了。
錢
李鐵小時候的家庭不算優渥,父母都是雙職工。除了日常開銷,還要供兩個男孩的衣食住行。而李鐵又偏偏是一個體育生,
BU娛樂城
吃得多還費鞋費衣服。
去巴西留洋,父母咬著牙給李鐵換了150美元帶在身上。李鐵愣是省吃儉用,三個月沒用過這筆“儲備金”。
李鐵在自傳里曾寫過這樣一段趣聞:
在巴西時有次跟隊友打賭,他如果能在泳池里游10個來回,隊友就給他10美元。
“10美金當時是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呢!這小子敢跟我打這個賭,就是認為我剛學會(游泳),肯定游不下來。我一發狠就下水了。”
李鐵說他游泳時喝了很多水,但就一直挺著,靠著自己的意志力游了下來。
不知道現在拿著800萬人民幣年薪的他,是否還會想起自己兒時為了10美元在泳池里掙扎的樣子。
對于李鐵的年薪,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800萬,一種是300萬。但綜合各種消息渠道分析,800萬人民幣是最貼近事實真相的。
當李鐵的年薪曝光之后,有人質疑,也有人力挺。力挺的人認為無論是800萬還是300萬,與里皮過億的薪水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更有極端者云:
“國產教練就不能拿高薪?”
這個爭論的基礎邏輯不在于李鐵是誰,而在于800萬是否屬于高薪。一旦拿掉這個基礎邏輯,爭論也就變得毫無意義。
當李鐵在自己的最后一場發布會上滔滔不絕的時候,他在武漢隊的薪水也隨之曝光——為武漢執鞭4年,李鐵合計拿走了1個多億人民幣。
一個多億,是15歲的李鐵要在泳池里游上幾百年才能掙來的錢。
而在這筆巨款面前,有關800萬薪水高不高的爭論就顯得拙劣可笑。
但事實還遠不止于此,執教河北隊時,李鐵的年薪就達到過3000萬人民幣。當他賽季中途下課之時,還拿走了跟華夏幸福所簽【合同期】內的全部薪水。
由此看,
ATG電子試玩
李鐵執教國足,確實做到了自降身價……或者按照李鐵自己的說法——這是為了兒時的夢想。
一個人為了夢想會放棄千萬級別的薪水,轉而接手一個注定挨罵的職位。這是怎樣的人?
偉人說,這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而為了這個高尚的人設立得更穩,李鐵不惜為武磊炮轟網友,不惜為國腳們骨肉不能相見而鳴不平,不惜為了戰術而罵球迷腦子有病,不惜為了主場暗諷現行防疫政策。
但高尚的人設是需要代價的……
當李鐵的商業江湖逐漸浮出水面,背后的經紀公司對于入選國腳名單的操弄,其本人在離任后仍對武漢隊進行遙控……
恍然大悟。
原來主義和生意,可以做到如此的涇渭分明。
當然,也可以說這一切都是李鐵應得的。畢竟職業足球人開經紀公司很正常,每個主教練都會對自己熟悉的球員青睞有加,要回自己被欠的薪水也是天經地義。
正常,但總有一些異樣。
這異樣就在于李鐵的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都是以一種高尚的名義。當這高尚的閃光摻和進了利益的關聯,就完全變換了味道。而這種味道,是為更高層級的領導所不能容忍的。
其實,當李鐵從發布會講臺走下時,或許他的命運依舊掌握于自己手中,掌握在足協信任他的領導們的手中。
但當他在眾矢之的之時發布了那9張帶有廣告的圖片后,高尚的人設轟然倒塌了。而他的命運,也交給了一群更加高尚的人的手中。
忽然想起一個與李鐵打過交道的人對其下的評語:
“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鐵家軍再見。
,